減速機馬達:電動汽車與天車的應用差異和技術特點

一般電動汽車使用的減速機馬達與天車用的減速機馬達在技術上有一些差異,並且其精度要求等級也可能不同。

首先,電動汽車的減速機馬達主要用於提供動力傳遞和扭矩增加,以降低驅動輪的轉速並提供足夠的扭矩。這些減速機馬達通常設計為高效能、高轉速和較低扭矩輸出,以符合汽車的動力需求。

相比之下,天車用的減速機馬達主要用於提供起重和運輸應用中的重型扭矩輸出。這些減速機馬達需要具有高扭矩輸出、低轉速和較大的運輸能力,以應對天車的工業應用需求。

此外,精度要求等級也可能有所不同。一般電動汽車的減速機馬達對於精度要求相對較低,主要著重於高效能和可靠性。而天車用的減速機馬達通常需要具有較高的精度要求,以確保起重和運輸操作的安全性和精確性。

因此,雖然兩者都是馬達減速機,但其技術設計和精度要求可能存在差異,以適應不同的應用需求。

台積電拍板擴廠 耗高水電綠營籲快建中火燃氣機組

台中市議會今進行財政經濟委員會業務質詢,台積電2奈米廠確定落腳台中,但擴廠後,每日耗用的水電量驚人,議員林祈烽要求中火燃氣機組趕快興建。經發局長張峯源說,台積電中科廠區一天大概用掉10萬噸的水,用掉中火燃煤電廠一個半部機組齒輪減速機、減速機馬達的發電量, 耗能驚人。

林祈烽指出,台積電要在中科園區擴建新廠,地點相中台中興農高爾夫球場這塊地,擴廠會帶動台中市的經濟發展,但科技廠高耗能問題,嚴重影響環境生態和人體健康,環評委員也擔心近年該區女性全癌症發生率有提升趨勢,希望開發單位釐清的關聯性,要求根據癌症種類跟汙染物比對。林祈烽要求市府相關局處持續關注,並公布報告讓所有市民了解。

張峯源說,台積電在中科擴廠一事已經定案,因科技部已召開用水協調會議;經發局較擔心的是用水和用電,及場址綠樹和回饋等問題,至於環境開發與地區汙染和癌症種類原因,會反映給中科管理局處理。

林祈烽再問張峯源,媒體報導中科廠區日用水量約4.9萬噸,據台電預估,台積電南科3奈米新廠一年齒輪減速機、減速機馬達耗電量約70億度,如果台積電在台中新擴建的廠房是2奈米製程,耗電量將比3奈米廠更驚人。

張峯源說,根據了解,台積電中科廠區一天大概要用掉10萬噸的水,用電量則是吃掉中火燃煤電廠一個半部機組的發電量。市府內部評估時都知道台積電新設廠將會用掉中部大量的水電,所以希望台積電未來能多用綠電,特別是離岸風電的綠電能儘快銜接上來,而台積電現已採購大量齒輪減速馬達的綠電能源。

林祈烽表示,局長講到關鍵字,就是不要用燃煤的發電,所以台中火力電廠的燃氣機組要趕快蓋,尤其專家學者推估,台積電等半導體擴廠用電量激增,估計2025年台積電占全台用電比例便將由4%成長至8%,等於是成長一倍。局長則表示,市府的立場與議員是一致的,但還是希望先拆燃煤機組再來汰換。

來源:聯合新聞網

淺談異步電動機馬達應用

●電動機

必須承認,現階段電動汽車發展或性能的因素很大一部分都源自電池技術,在上面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目前市面上能夠買到的電動汽車減速機馬達所使用的電池類型。電池的充放電速度以及能量密度固然重要,但作為驅動車輪的馬達減速機電機,它本身的性能也會影響電動車的轉換錶現。就像電池一樣,各廠商在電動機的應用方面還是摸索中前行。

在某種程度上,電動機的發展趨勢還是更明朗一些,從同步成熟的電動機技術來看,開關磁阻電動機在各個技術特性方面似乎更符合電動車的使用需要,但尚未得到廣泛應用,減速機馬達永磁同步電動機已經開始裝配在一些量產車上,例如騰勢,寶馬i3,應用較廣泛的是變頻器電動機,轉換,如果按電流類型劃分以分為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兩種。

■為什麼現在異步電動機應用最廣泛?

某種產品或一種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原因一定離不開成本和功能兩方面的平衡,異步電動機在電動車領域的可以解釋這一點。異步電動機的擁躉者中除了國內大多數廠商推出的電動車產品外,還包括在電動車陣營中獨樹一幟的特斯拉MODELS。在技術方面,異步電動機為什麼能夠得到擴展?

變頻調速是電動機首先要具備的功能,因為,純電動車的車輪由電動機和差速器組成的傳動機構進行驅動,電動機本身的位移範圍即可滿足車輛的行駛需要,因此,從馬達技術結構來看,變速箱不再是整個動力系統的必要裝置,但是,在變頻調速的性能方面,還是對電動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倒車也是日常的駕駛時經常遇到的問題,所以,還需要電動機能夠自如的在正反轉狀態間切換。

異步電動機同步變頻調速的能力,其效果相當於我們所理解的裝配有無級變速箱的車輛在加速時發動機轉向與車速相對線性的對應關係。而上面提到的倒車問題,異步馬達電動機也可輕易通過自身正反轉的切換給予滿足。

車輛滑行或製動時,車輪反拖電動機轉動,在這個情況下,電動機可進行發電交流電能回收到電池中,從而延長車輛的續航里程。

馬達減速機功能上能夠滿足電動車的技術需求,但其自身結構並不復雜,從而帶來的是堅固耐用,工作狀態穩定,成本易控等優勢。

來源:汽車之家

陸廠搶單特斯拉電動汽車零組件

特斯拉(Tesla)電動車熱銷,陸廠積極卡位搶訂單,印刷電路板(PCB)與PCB關鍵材料銅箔基板(CCL)成為紅色供應鏈率先染指的區塊,台廠警戒。齒輪箱

業界掌握的拆解資訊顯示,以特斯拉Model 3車款為例,大陸PCB與CCL指標廠占動力系統所需用板供應數量九成,並在其他關鍵系統供料具領導地位。

業界人士指出,紅色供應鏈在電子業大舉擴張勢力,從多年前的面板、LED、太陽能等零組件自製,並積極強化對品牌大廠供應量,從早期的筆電,到近年的蘋果與非蘋手機等,直接與台灣廠商正面搶單,都對台廠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特斯拉Model 3屬入門車款,也是特斯拉三款主力車種之一,2017年至今年9月累計銷售37.1萬輛,居全球中型電動車第一。

市場分析師最新報告預估,Model 3本季歐洲交車輛有望季增約50%,有助於抵銷其餘市場疲軟的干擾,將挹注Model 3第4季全球交車輛持續成長,有望挑戰新高。

特斯拉掀起全球電動車風潮,自然成為陸企眼中的新訂單來源。其中,PCB被稱為「電子工業之母」,更是陸廠卡位的指標。

業界掌握的Model 3拆解資訊顯示,動力、中控與電驅動三大系統中,動力電池所需電源管理系統的PCB與軟板、CCL材料幾乎全數由陸資廠商包辦,並且展現規模化發展。

除了台灣楠梓電轉投資的滬電以外,特斯拉電動車所需電池管理系統供應商逾30家。其中PCB供應商列出的九家業者,清一色都是陸資廠,且這些陸廠也多向陸資CCL廠商拉貨,成為垂直整合的一環。齒輪減速機

拆解報告顯示,Model 3電源管理系統PCB與CCL陸資供應商,包含CCL廠生益科技、金安國紀、華正新材與超聲電子等;此外,廣東超華科技、陸資PCB廠商景旺也入列。

在動力系統所需軟板與料源方面,陸資廠軟板東山精密、PCB廠商景旺以外,壓延銅箔與PI膜供應商則為廣東超華科技。超華科技本身也擁有PCB垂直供應能力,擁有木漿紙、電解銅箔、中低階CCL到PCB生產的產品線。

此外,在特斯拉動力系統的熱管理、散熱器與鋁材也全數由陸資廠商包辦,除了電池冷卻部分材料由美系供應商德納供應上外,其餘逆變器齒輪箱外殼的粉末冶金零件、熱管理組建都是陸資廠天下。

來源:經濟日報

工具機大戰開打 高階齒輪加工設備下單量增

因應美中貿易戰後,下游工具機與產業機械客戶對價格、交期與客製化能力的要求愈來愈高,台穩精密公司2020年度擬投下巨資再添購齒輪研磨機、CNC內徑研磨機、CNC齒輪倒角機等高階齒輪加工生產設備,用來生產錐型齒、平面齒等客製化產品,以有效提高廠內的產品式樣、品質與營收。齒輪減速機

台穩精密總經理廖德川指出,台灣工具機過去以生產標準機、泛用機種為大宗,但近年來已被陸資廠商所超越,現如要與對方純拚價格已無能無力,因此,部分台穩的齒輪減速機工具機客戶開始轉往客製化機種發展,該機種陸資廠在技術能力方面一時還無法追上,但要開發新市場卻遭遇新的難題,包括面臨客戶的價格談判,交期不斷被壓縮,相當頭疼。

為此,台穩近幾年來持續斥下巨資採購新型齒輪加工設備,就是為了要降低成本,縮短交期。通常一個齒輪的製程少則八個,多則可達到15個,如能將製程的70%都在廠內生產製造,不但兼顧品質、成本與交期「三贏」的局面,更可滿足工具機廠客戶少量多樣、客製化的要求。

從市場導向的角度來看,工具機業者不能只單純在銷售工具機產品,而要設法幫顧客提升投資效益,而這些客戶來自四面八方,營業項目千奇百種,小型齒輪減速機行業也是如此,任何加工形式都要以能滿足客戶需求為優先,只要技術圖面能畫得出來,生產者就要想辦法做出來,把客戶的痛點放在第一位,設法加以解決,客戶自然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

齒輪行業從2019年第二季以來,面臨內憂外患,內部有同業的削價競爭,外部則慘遭美中貿易戰的波及,使得工具機廠面臨極大挑戰,台灣工具機廠向來經營策略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對應,但此次的產業趨勢變化來得快又猛,讓台灣機械業無法再如以往抱持觀望態度,必須以更積極的動作去因應。

台灣製造業以往經營模式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美國出貨」的三角貿易,在美中貿易戰衝突擴大後,該經營模式近來受到嚴厲考驗,首先是大陸沿海的薪資不斷攀升,台灣製造業的成本逐漸增加,2016年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也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讓全球製造業板塊開始重新移動,過去的成功模式已不再保證有效,台灣製造業的模式正被其他新興國家快速複製取代,尤其是台廠向來引以為傲的高性價比優勢,正逐漸被中國廠商以同樣的手法侵蝕,值得業界加以關注。

來源:中時電子報

小型齒輪減速機批發

台灣電機製造公司專精小馬達、小型齒輪減速機製造,因應全球環保熱潮,發表40W∼400W無刷馬達、齒輪箱、驅動器。新推出的無刷直流馬達,特點是具有寬廣的速度控制範圍與平穩的轉矩,有優越穩定的速度控制,薄型化的體積,高效率的性能,並具節能效果。成立數十年的台灣電機製造公司在2001年即成功將小型齒輪減速機批發外銷英國、日本、比利時,在台中市、大陸天津及日本大阪均設有分公司。

來源:工商時報

採用手動變速箱的電動汽車誕生

帶有六速手動變速箱的全電動野馬(Mustang)是福特最新打造,對於那些想在電動車上換擋、踩離合的 “老司機” 來說,這輛車或許有不小的吸引力。不過遺憾的是,該車是為本周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年度汽車售後市場專用設備市場協會(SEMA)貿易展而製造的一次性產品——也就是說它並不會量產。

這輛車被稱為 “Mustang Lithium”,裝有定制的碳纖維車身部件,從引擎蓋延伸至車頂的塗裝頗具未來科技感,其搭載 Phi-Power 雙核電動機和由 800 伏偉博思通(Webasto)電池系統驅動的雙功率逆變器齒輪減速機,擁有 900 匹馬力,以保持肌肉車隨時準備向前沖的狀態。

Mustang Lithium 具備 4 種模式:Valet(類似舒適模式)、運動,賽道和野獸(Beast)。該車還配有 10.4 英寸觸控式螢幕。但福特並未分享車輛的其他規格,譬如續航里程等。

福特強調手動變速箱在這輛車上是 “獨特” 的。沒錯,電動車配備齒輪減速機單速變速箱,確實沒有理由配備手動變速箱。當然,對於那些仍然喜歡在三踏板之間來回動作的人來說,配備手動變速箱齒輪減速機的電動車在世界範圍內或許依舊是有意義的。

來源:動點科技

淺談齒輪減速機原理

齒輪減速機之結構係經由傳動軸、多個齒輪、軸承、齒輪箱支架、馬達等零件組裝而成。

齒輪減速機是用來降低轉速、提升扭矩的應用廣泛的驅動機構,其透過馬達(驅動器)提供轉速,當轉速越高時,力矩(torque)越小。這時需要一個減速機來降低轉速、提升負荷能力;而通過齒輪減速機的動力,運用齒輪相互轉換原理,將齒數少的小齒輪咬合在輸出軸上齒數多的大齒輪,以達到降轉速高扭力的目。

如今,一般普通減速機也都是由數對齒輪運用相同的原理以達成想要的減速效果。齒輪減速機主要可分為圓柱齒輪減速機、圓錐齒輪減速機、圓錐-圓柱齒輪減速機等。而減速機種類又更多了,可區分為行星齒輪減速機、諧波齒輪減速機、平行軸減速機等。使用時依所需傳動速率、轉速、傳動比等機器設置與工作條件來挑選。如有挑選不到合適的產品,亦可與齒輪減速機廠商洽詢,客製化設計製造。

電動車設計草圖搶先看!Dyson電動車計劃備受矚目

英國家電製造商戴森(Dyson)的吸塵器、吹風機知名度極高,但如同其他科技公司,戴森也有意進軍電動車市場,去年已預告會在新加坡設廠。而週三戴森公開申請專利的文件,也讓外界一睹其電動車的初步設計。馬達減速機

戴森(Dyson)創辦人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在給工作人員的電子郵件中表示,這些專利「並不代表車輛最終造型,或者說明它有什麼功能」,但「確實透露了一些公司正在衡量的創新嘗試」,下個月起將會增加汽車的測試,有超過500人參與該項目。

該電子郵件還暗示了最終車輛的重心會比較低,以加強操控性;專利設計草圖則顯示戴森考慮使用較長的軸距和大尺寸輪胎的車輛以提高效率。其官網還新增了汽車頁面,介紹其汽車領域的歷史,以及如何融合馬達領域的經驗。馬達減速機

戴森2017年首次揭露電動車計劃,當時表示將投資20億英鎊(約新台幣805.9億元)於車輛和電池,專利於18個月前提交並於週三公佈。去年10月底,該公司表示將在新加坡建廠,預計2020年完工、2021年產出電動車。

來源:自由財經

馬達、齒輪減速機高品質 有利工廠自動化

齒輪減速機、馬達大廠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先進尖端品質,精確控制機械自動化的命脈」,服務國內外廣大自動化客戶,營業項目包括生產製造與代理銷售各式馬達、齒輪減速機,公司成立多年,目前在台灣、中國兩地設有製造廠,並獲得ISO 9001:2008國際品質認證、中國CCC與歐盟CE(EMC)等安規認證。
電機公司創立初期專營馬達買賣與修理服務,30年前開始製造馬達,之後產線亦增加包括齒輪減速機、小型AC、DC馬達及馬達電子控制器、變頻器、傳動軸用扭力限制器等生產,目前更增加了直線型減速馬達、直交軸減速馬達、伺服減速機、BLDC無刷馬達等。
1984年建立全省經銷網與成立貿易體制,產品順利銷售至國內外,且因業績成長與實際生產需求持續增加,1990年在新北市新北產業園區投資建設新廠,在國際事業不斷擴大,1995年在上海設立分公司,2000年因應許多台商轉移至大陸投資生產,在大陸廈門、蘇州二地設製造廠,供應大陸市場所需。
電機公司是自動化業者的好幫手,供應包括停車機械、CNC、工具機械、電子機械、輸送機械、油壓機械、自動化機械等客戶,外銷至日本、越南、泰國、印尼、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州、美國、中南美洲、歐洲等地區,自有品牌齒輪減速機、減速馬達深受好評,遠近馳名。
來源:經濟日報